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13

2012-03

这里是成长的沃土——一公司精测大队培养人才队伍侧记

新闻来源:铁道建设报浏览次数:日期:2012-03-13

2011年1月,局第29届QC成果发表会上,一公司精测大队副队长阮仁义接过了QC成果最佳演示文档制作奖和最佳发表奖的荣誉证书;2011年12月,精测大队技术员刘晓东代表公司技术中心,在局技术总结会上作汇报发言,赢得了满堂喝彩。

在一公司机关多功能厅三楼一间整洁简朴的办公室,门口张贴着“量天地测经纬  夯基石铸精品”的对联,几台测量仪器整齐地码放其中,这里就是一公司精测大队。阮仁义、刘晓东等一批测量技术精英就是从这只有八九个平方大小的“斗室”走出,在工地一线大显身手、在局内摘金夺银。

筑巢引凤

2010年11月,为了进一步适应国内建筑市场高标准、高规格的要求,培养一支测量技术专业人才队伍,一公司正式成立了精测大队,编制为8人。作为公司测量技术人员的“黄埔军校”,精测大队本应该成为基层技术员向往的地方,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很多基层技术员被公司点将后,却不愿来。这让精测大队队长张杰胜感到困惑。于是,他和几个项目部的技术人员深入长谈,终于了解到问题的症结。

原来,基层技术员在基层项目部吃、住成本很低,工资水平却比机关要高出一块,而他们来到机关后,不仅工作量没有减少,而且还要自己解决吃住问题,生活成本增加,工资却比项目部减少。此外,进入精测大队后,由于专业性较强,个人成长的道路就相对狭窄。

怎样才能让精测大队变成人人都想来的“宝地”呢?张杰胜思考后向公司领导汇报,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精测大队在公司机关住宅小区内,给初来乍到的队员们租赁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屋,内部生活设施齐全,而队员们来到机关后,工资待遇也只增不减,让他们能够安居安心。同时,大队还为他们安排了专门的导师,让他们在精神上不孤独,遇到工作问题有帮手,心理问题有倾诉对象,使他们的工作、心理压力能及时得到排解。同时,还积极输送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队员到项目部担任重要职务,使他们感觉到工作有奔头、成长有盼头。到目前为止,已有2名队员经过1年多的历练后,到项目部担任了工程部副部长、技术主管职务。

琢玉成器

初来一公司精测大队的技术员,基本都是只有1到2年工作经历的毛头小伙,把他们从稍显青涩的璞玉雕琢成精通测量技术的精英,需要经过千锤万炼。因此,精测大队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严要求、高标准、复合型”培养理念,给每名进入精测大队的队员都压上担子,设立了培养目标,即3个月后能够熟练操作各类测量仪器,6个月后能够独立完成测量任务,1年后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测量技术骨干。并出台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对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择优汰劣,让沉甸甸的压力成为年轻队员们成长最好的动力。

精测大队是公司培养测量技术人才的“摇篮”。为了让年轻队员们迅速成长,形成测量技术人才梯队,大队开展了“导师一带二”活动,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师傅对两名初出茅庐的徒弟进行传、帮、带。并成立了学习室,建立了师徒学习制度,每个月组织所有师徒对子互相之间进行学习、交流,实现知识共享。活动开展了一年多,如今大队队长张杰胜和副队长阮仁义、技术员徐海林,这对师徒已成为局团委评选的“明星师徒”。还有更多的如沈志强、刘晓东、刘帅帅等队员在师傅的帮助下,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在合蚌客专轨道精调等多项工作中崭露头角。

实践出真知。

精测大队还瞄准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开展科研攻关,进一步提升队员们的实战能力,帮助他们练就一身测量技术的“硬功夫”。黄河大桥钢桁梁由于温度的变化热胀冷缩,导致测量梁体时经常有细微的偏差,而为了打造精品工程又必须确保测量不差分毫。这样的施工任务在国内还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大队的几名队员就边摸索、边学习,建立了一套钢桁梁的数据模型。摸清了梁体随温度变动的规律,从而使测量达到了“零误差”。此项技术已顺利通过了局科研课题专家组的评审,并正在上报股份公司科研成果。在局宁杭客专国家最大标号的42#板式道岔面前,精调测量误差必须保证在0.3个毫米以下。局宁杭客专工指点将,请来了在局内已小有名气的精测大队。队员们接到任务后,白天泡在工地上齐心协力悉心测量,晚上集思广益琢磨下一步测量方案,仅用一个星期就完成了此项测量任务,充分展示了队员们出众的技术实力。

加压力增动力,练实战促成熟。精测大队成为队员们茁壮成长的沃土。副队长阮仁义、队员刘帅帅分别获得局、公司优秀技术人员荣誉称号;队长张杰胜获2010年局先进生产者,局第三届技术专家、局创先争优党员先锋示范岗等荣誉称号;大队也先后获得2010年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优秀质量小组、2010年中铁四局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2011年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先后推出的无砟轨道CRTSⅠ型轨道板JTXT测量系统、石武客运专线黄河桥大跨度钢桁梁CPⅢ测量技术等科研成果获得省级工法、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级科研鉴定成果。

肥东县包河大道外延线项目、合肥南环铁路改渠项目、南京艺术学院钢构架项目都纷纷慕名而来,邀请精测大队去一展身手。

共同成长

一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平均在2010年公司技术总结会上说道:“精测大队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但还要当好播种机,把测量技术和宝贵经验传播给更多的基层技术员。”于是,精测大队将下基层培训作为了大队一项常态化的重点工作,精心制作了培训用的视频资料和培训后进行测试的试题库。只要到项目上执行测量任务,都由队员当“老师”对项目技术员集中授课,再进行业务考试,并让技术员全程观摩精测大队的工作过程。随后,让技术员自己进行操作演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项目技术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精测大队还认真选拔项目上的“好苗子”到大队助勤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养,再返回到项目。两年下来,精测大队已是“桃李满项目”,培养出项目测量技术人才80余人,并都成为各项目测桥绘路的顶梁柱。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12年初,一批“新兵”又来到精测大队,他们将和大队的前辈们一样,在这里体验成长过程的艰辛,分享首次独立完成测量任务的喜悦……

(文良诚) 

作者:谢延庆    责任编辑: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