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下爆破声的结束,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境内的
中铁四局引绰济辽隧洞七标施工现场,6号隧洞出口的风机又运转了起来,排险、出碴和支护等流水作业也将依次开展,现场的施工人员又忙碌了起来,跟随着工人师傅们紧张有序的脚步,6号输水隧洞也如卧龙般在地底慢慢向前蜿蜒伸展。
中铁四局承建的引绰济辽隧洞七标隶属于引绰济辽工程输水工程部分,该工程既是国家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又是内蒙古一号水利工程。
隧洞七标的主要施工项目是引绰济辽工程输水工程的6号输水隧洞第二段,它全长16.515公里,最大埋深约120米,最浅埋深约10米,围岩主要是凝灰岩,以IV、V类为主,采用钻爆法施工。
由于受前期征迁工作滞后,地下工程地质复杂多变和洞内涌水超量等原因影响,使得原本紧张的工期雪上加霜,为此隧洞七标项目部积极与业主、设计协调,制定合理的节点优化方案,而节点优化方案实现的关键就是光面爆破能否成功运用。
光面爆破是指通过正确选择爆破参数和合理的施工方法,分区分段微差爆破,爆破后的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临空面平整规则的一种高精度控制爆破技术,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周边围岩的破坏程度,保持围岩的稳定,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确保施工安全,同时又能减少超、欠挖,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节约成本,是支撑新奥法施工理念的重要技术之一。
隧洞七标项目部将光面爆破工艺作为专项的研究课题,成立了光面爆破领导小组和QC小组,5月12日邀请中国中铁隧道专家,中铁四局副总工程师王圣涛亲临现场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局副总工王圣涛结合前期各项实践数据,不仅在理论上指导现场技术人员通过优化钻眼台架、炮孔布置和调整药量等方式逐步提高爆破效果,还到现场亲自动手演示装药方法和连线形式,指出并改变现场施工人员固有的一些习惯性做法,严格要求执行规范的作业流程。
5月13日21点30分,6号隧洞出口光面爆破第一炮成功实施,爆破后的掌子面在灯光的照射下,残留的炮眼清晰可见,宛如机器一般将开挖面切割成整齐规范的弧形,灯光下裸露的切面折射出各色的光泽。局副总工王圣涛在现场兴奋的对技术人员说:看那一道道如钢针般残留的炮眼,看那切割如钻石般精确的临空面轮廓,这才是爆破后围岩最美的形态,这样的爆破效果,既是项目管理水平的结晶,也是技术人员的心血,这样的掌子面,百看不厌,堪称“最美掌子面”。
随着近几周光面爆破的成功应用,为项目的后期施工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也提高了现场作业人员的积极性。统计数据表明,采用光面爆破后,IV类围岩的进尺速度从2.2m/d提升到4.5m/d以上,炸药单耗从最初的1.9kg/m3减少至1.2kg/m3,支护混凝土超耗量从300%减少至200%以内,最好的效果达到了172%,每延米混凝土节约成本约1000元,全线仅混凝土一项将节约成本达1600万元,
为确保光面爆破工作的彻底落实,项目部除加强施工技术管控外,还从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和班组长质量责任制等方面加强管理,动力源自压力,中铁四局引绰济辽隧洞七标的《光面爆破实施方案》经历了反复的修改和优化,终于为现场施工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前几日,内蒙古引绰济辽供水责任有限公司工程部、安质部全员至施工现场参观光爆效果,称引绰济辽隧洞七标的光面爆破效果在全线钻爆段的隧洞施工中属佼佼者,值得全线进行推广和应用,中铁四局也在隧洞施工中再次展示了雄厚的施工组织能力。
投稿人:徐景超、杭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