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
新闻来源:郑东跨东运河桥项目部浏览次数:日期:2015-08-29
伍德华,中共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参建过铁路、公路、桥梁等诸多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自2014年 4月起,受公司委托,担任郑州市郑东新区北三环跨东运河桥项目部总工程师。作为项目总工程师,他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尽职尽责的使命感。
围绕技术 加强学习 为项目施工生产奠定基础
跨东运河桥项目作为一公司首个斜拉桥施工项目,他深知技术指引是保证施工生产、安全质量的关键。作为项目总工程师,他坚持把“技术指导生产、工序决定组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项目部开展各种学习培训,强化技术学习的氛围。在项目进场之初,就组织技术人员对桥梁各部位的结构尺寸和外观进行图纸推敲,最后建立能直观反映所承建斜拉桥的三维模型。该模型为以后的施工组织安排、技术方案研讨、现场技术交底及领导汇报都起到了直观的作用,使人一目了然。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技术学习氛围,他按照专业将技术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按照施工进度先后成立了现场旁站组、测量复核组、技术指导组、结构计算组等技术攻关小组,晚上将所有小组集中起来一起学习。现场旁站组加强学习施工技术指南和验收规范的标准,测量复核组反复核对图纸的测量参数和测量方法的研究,技术指导组加强对图纸的审核和研究,结构计算组对工地上有变化的临时结构进行安全计算并不断优化整座桥梁模型,为今后的施工计算做准备。此外,他还定期对各小组的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或者考试,对于能善于学习的人员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整个项目的技术学习氛围。
精心组织 科学安排 稳步推进施工生产进度
在主管项目技术管理的同时,他兼管施工生产。作为现场生产负责人,他根据梁、塔、索的施工难度、施工周期、结构特点对施工阶段进行划分,重点强调每个阶段的施工内容和施工重点,提出自己的施工组织安排并交项目领导班子进行研讨,以优化组织和安排,最终确定了梁塔同步施工,梁以塔为中心向两侧分节段施工。按照索塔结构特点将索塔分为直线段施工阶段和曲线段施工阶段,最后在塔梁施工到70%后,同步挂索、同步施工剩余梁、塔的总体施工组织安排。作为现场生产负责人,他在工作中保持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坚持将每周的施工任务计划到天,在每周生产交班会上对上周的施工进度进行总结,对没有完成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措施,对下周的施工任务进行调整,确保各个阶段的施工进度目标。此外,他在会上还对下周施工所涉及到的施工内容对生产相关部门的具体业务进行分解和确定,使相关业务部门在下周工作中有个总体方向和重点把握。经过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稳步推进了项目的施工生产进度,使项目的总体目标逐步得到实现。
立足现场 以身作则 根除安全质量隐患
作为分管技术和生产的副职,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不论是技术管理上的一个小失误还是生产安排的一个小粗心或者大意,都有可能引发安全质量的大问题。为此,他从自己做起,立足现场、以身作则,这是他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技术上,他查阅大量资料、在总结以往的施工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他结合该桥的设计图纸和现场的实际数据,通过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计算,反复论证了所采用的工艺的安全性和质量保障性才组织现场的施工,比如在梁部施工中,在未进行横向张拉的前提下拟拆除翼缘板周转使用的工艺中,他先是和监控单位一起通过计算论证了拆除翼缘板后梁的稳定性和翼缘板悬臂部分的安全性和质量保证,确定了支架反力的重新分配。然后,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根据重新分配的支架反力,通过传统理论计算和计算机仿真计算,从不同方法验算了支架的安全性,确保了这种工艺的安全施工。在现场管理中,他也是立足现场、以身作则,除了查阅资料和理论技术工作之外,他的身影几乎都是穿梭在工地的每一个角落,和现场施工人员一起讨论施工安排,或者默默地对现场安全质量进行检查。遇突发情况,他也是冲刺在第一线,比如在暴雨中,总是能看到他穿着雨衣在雨中指挥人员进行支架检查,进行基础排水处理的身影。
深入研究 勇于尝试 实现了多种工艺的首次使用
作为一公司首个斜拉桥施工项目,公司对项目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都寄予厚望,他深知项目经理部除了要安全优质地把这座斜拉桥施工完之外,还要总结出一批独有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方法。为此,他一方面多次组织技术方案研讨会,按照结构特点、工艺特点和工期要求,努力寻找最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措施。另一方面积极同设计单位和监控单位进行沟通协调,争取设计单位和监控单位对项目拟采用的施工方法给予认同,并配合项目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对设计图纸和监控方法进行合理调整。最终,在设计和监控单位的配合下,项目部确定了梁部翼缘板模板提前拆除进行周转的施工方案,既节省了成本投入,又在斜拉桥现浇支架施工上的工艺上首次采用了提前拆除翼缘板模板的施工工艺。在扇形索塔施工上,存在着大倾角施工的情况,除了加强项目部内部的学习和技术研究之外,他还积极同外界的合作单位进行沟通,通过视频学习和现场观摩等多种途径学习合作单位的先进技术,在别人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最终采用液压爬模整体爬升的施工方法,实现了爬升过程的整体性,既实现了大角度的斜爬,又在全过程制造了一个围绕索塔全封闭的操作平台,在施工上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施工安全。此外,采用整体爬升,整个5m节段的四个面爬升仅仅耗时30分钟~40分钟,极大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关进工序的安排上,通过努力,他争取到了设计单位和监控单位的支持,首次采用梁、塔、索三者同步施工的方案,解决了以往现浇支架斜拉桥施工中梁、塔施工完之后再挂索的工期浪费,为项目部节省了工期近30天。既能提前工期目标,又节省了梁部现浇支架的闲置承重时间,节省了支架的时间投入,更主要的是解决了雨季对支架基础的影响,从根本上根除了安全质量隐患。
在伍德华的有效管理和带动下,一系列施工专项方案获得公司、局及地方权威桥梁专家的评审通过,一系列技术革新措施和创新工艺获得监理、业主和质监站的高度认可,变更索赔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伍德华正以其不屈不挠的斗志,谱写着一页页属于四局技术工作者的绚丽华章。
作者:赵荒胜 责任编辑:袁常军